近年来,数字孪生技术与系统仿真在理论突破、技术融合及行业落地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正从“镜像映射”向发挥“智能自治”能力跃迁,成为推动电信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在信息通信领域,数字孪生不仅已成为通信网络运维自智化的关键使能技术,又是云网一体网络能力开放化的先导试验领域,还正在成为6G移动通信“重塑世界”的重要内生技术。同时,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交通通信、工业互联网、空天地一体化、特殊场景通信等领域已取得了瞩目的进展。数字孪生技术作为未来通信系统的重要支撑技术,正逐步改变现有业态的既定规则。增强现实、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浪潮迅猛而来,其与数字孪生技术的融合,对现有信息通信形态及业务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当前信息通信领域也面临网络结构复杂化、系统仿真难度骤增的问题,信息通信网络新手段新结构的变化带来了新的规划、建设、优化、运维需求,在网监控及预警难度提升等新挑战愈发明显。数字孪生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技术路线成本高、效率低等既有问题,业已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之匙。
为了更好地传播数字孪生与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动态,分享孪生构建、大系统仿真与网络智能化的最新研究进展,促进学术进步与成果实践落地,中国通信学会数字孪生与系统仿真专委会与《电讯技术》编辑部特策划和组织本专题。欢迎从事相关技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原创性研究论文,踊跃投稿。
一、征稿范围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
(1)面向移动通信的数字孪生网络构建技术研究
(2)数字孪生网络运维智能化技术研究
(3)数字孪生网络优化智能化技术研究
(4)数字孪生网络半实物仿真技术研究
(5)数字孪生网络智能化预测技术研究
(6)数字孪生通信技术应用实践
(7)面向车联网通信的数字孪生技术研究
(8)面向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孪生技术研究
(9)面向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的数字孪生技术研究
(10)数字孪生卫星通信研究
(11)面向通感一体化的数字孪生智能化技术研究
(12)面向低空通信的数字孪生智能化网络研究
(13)面向应急通信的数字孪生智能化技术
(14)面向特殊场景(海上、矿井、空中航线覆盖等)通信的数字孪生技术
二、专题团队
专题主编:赵培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优秀设计工作者,长期从事通信网络组网优化、数字孪生与系统仿真等领域研发工作。曾任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生企业导师、5G精准定位联盟专家组成员。现任中国移动设计院网优产品部副总经理、网络优化科技专委会副主任、中国通信学会数字孪生与系统仿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仿真学会元宇宙专委会委员。获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2项、中国仿真学会科学技术奖1项、中国通信学会科技进步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1项、北京市发明专利奖1项。
专题编委(以姓名拼音为序):
贾敏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
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基础创新处副处长,长期从事无线移动通信与卫星通信新技术研究。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担任中国电子学会理事,IEEE Women in Engineering Harbin Affinity Group主席,IEEE ComSoc TCGCC 副主席,IEEE Networking Letters副编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编委,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专委会、孪生仿真专委会委员。曾获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1)等多项省部级奖励。以第一发明人授权专利60余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百余篇。
刘红梅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战略科创部总经理,泰山产业创新领军人才,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担任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长期致力于深耕5G网络、算力网络、人工智能、信息安全技术,成功筹建了多个高级别的科研创新平台,包括工信部5G应用安全创新推广中心、山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移动共同建设的中移齐鲁创新院。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移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授权专利18项。
刘垚圻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博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天基容错计算、通导遥算一体化等领域研究工作,荣获“6G星辰青年科学家”,入选计算所“新百星计划”,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容错计算专委副秘书长,中国通信学会数字孪生与系统仿真专委首届委员。牵头或作为执行负责人参加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A、科技部重点研发、科技委基础加强重点项目等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50余项,深度参与我国多套空天系统论证、标准设计与装备研制。
章广梅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广州通信研究所)
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教育部人才计划评审专家,《电讯技术》编委,研究领域包括软件定义网络、资源管控、数字孪生等。主持/参与2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其中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在复杂环境异构网络融合研究、低空经济中多模测控融合研究等领域突破数十项关键技术,主持研制的设备及产业化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7篇,申请发明专利12项。
三、投稿要求
稿件类型:中文、英文或中英文双语稿件均可,研究性论文或综述、评论均可,应属于作者的科研成果,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已作脱密处理,无学术不端行为。
稿件格式:参照《电讯技术》论文模板(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回复“模板”下载,或在本刊网站https://www.teleonline.cn “相关下载”栏目下载)。
投稿方式:登录《电讯技术》网站(https://www.teleonline.cn)注册后投稿。投稿时请在备注栏注明“信息通信数字孪生与智能化”专题。
截稿日期:2025年11月16日。
评审方式:专用方式加急处理。
录用发表:录用后即在中国知网网络首发,正刊出版(预计2025年12月),稿酬从优。
其他事项:“葵花宝典3.3”,不看吃亏在眼前!(投稿、修稿、校稿、稿酬、样刊……)
《电讯技术》编辑部
2025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