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视频编委会征稿启事出版道德声明审稿流程读者订阅论文查重联系我们English
“面向未来通信场景的安全技术”专题导读

微信扫描二维码   听独家专题导读

与主编在线互动  享更多专属服务

专题主编:朱友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应用密码学、低空安全、隐私计算等。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数字金融分会、数据治理发展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网络空间安全专委委员,中国密码学会大数据与AI安全专委委员,江苏省网络空间安全学会AI安全专委副主任。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他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牵头立项制定中国电子学会标准1项。研究成果获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广西自然科学二等奖、江苏省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优秀成果奖等。

 

专题副主编:刘忆宁

温州理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数据安全与隐私计算的研究工作。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获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广西自然科学二等奖、2019 IET Premium Awards等奖项。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70余篇。

 

专题副主编:程池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系主任,入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摇篮计划地大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抗量子密码特别是格密码学理论、应用及其实际安全分析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201411月至201611月受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资助,在日本九州大学任JSPS博士后研究员。在国内外重要会议以及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获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类二等奖、广西自然科学二等奖、2019 IET Premium Awards等奖项。

 

当今时代,通信技术的进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全球信息交流的面貌。随着5G6G等先进通信协议的推出,电动汽车的推广,通信速度和数据处理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这些技术不仅推动了智能城市、远程医疗、低空智联网和物联网等应用的快速发展,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然而,这些技术的发展同样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在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由于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关键领域,如金融服务、政府通信和个人数据传输,其中的安全漏洞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此外,随着数据量的激增,大规模的隐私信息也暴露在互联网、车联网之上。如何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探讨和应对这些新兴的安全挑战,开发能够抵御新型攻击手段如量子攻击的安全协议和技术,在《电讯技术》编辑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策划并出版了本专题。

经严格评审,本专题从众多征稿中择优录用12篇,其中9篇为基金资助项目产出论文,作者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本专题论文涉及车联网、智能电网、6G等前沿和热点领域,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应用设计,内容丰富,参考性强。

温州理工学院夏元俊等人的《面向VANETs身份持续认证的隐私保护联邦学习方案》一文,针对车辆自组织网络(Vehicular Ad-hoc Networks,VANETs)中联邦学习的隐私泄露与身份认证缺失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VANETs身份持续认证的隐私保护联邦学习方案,通过车辆-路侧单元-聚合中心三层结构来更新全局模型,可以在满足隐私保护需求的同时抵抗基本攻击和重放攻击。

东北电力大学李建坡等人的《融合信任管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攻击检测算法》一文,为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特性,解决分簇路由过程中网络攻击带来的数据异常、数据丢失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节点信任管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攻击检测算法,能够有效检测并隔离出网络中的受攻击节点,提高数据传输率。

江苏师范大学郭鹏等人的《双区块链支持的隐私保护车联网数据分级共享方案》一文,针对车联网数据共享场景存在的单点故障、合谋攻击、低吞吐量及高计算成本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区块链的隐私保护车联网数据共享方案,在安全性与性能方面相比现有典型车联网数据共享方案均具有显著优势。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郭静等人的《隐私保护的电动汽车充电行为安全预测方法》一文,提出了一种隐私保护的电动汽车充电行为及充电桩需求安全预测方法,能够在保障用户隐私的情况下取得良好的负荷预测准确度。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南分部刘成江等人的《智能电网中基于空地一体化的移动安全通信策略》一文,针对智能电网中移动用户(如远程巡检设备、移动维护设备等)在窃听威胁下的数据传输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空地一体化的无人机辅助智能电网移动用户通信系统,从物理层显著提高了智能电网中移动业务通信的安全性和能效。

中国南方电网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艾徐华等人的《面向智能电网的可验证隐私保护联邦学习方法》一文,提出了一种面向智能电网的可验证隐私保护联邦学习方法,基于秘密共享及其同态性设计了一种安全数据聚合方案,在保证用户隐私和数据完整性的前提下仍具有优越的模型性能和较低的通信成本。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穆辉辉等人的《面向空时移键控的安全传输方案》一文,提出了一种空时移键控与可重构智能表面相结合的索引调制方案,旨在传输额外索引信息的同时提升系统的物理层安全性。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成都监测站邓浩然等人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密码适配轻量级密码差分分析算法》一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密码适配轻量级密码差分分析算法,在不同密码间的泛化性能和密钥恢复准确率上较传统方法均有显著提升,为未来通信中的数据安全保护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分析与评估策略,有望在资源受限的物联网设备安全防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华北理工大学查坤等人的《应用距离裁剪策略的改进k均值聚类量化算法》一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的样本筛选策略,以进一步提高物理层密钥生成过程中量化阶段的密钥一致性和可靠性。

湖北师范大学段莉莉等人的《近场场景下NOMA系统的物理层安全策略分析》一文,针对非正交多址接入存在安全漏洞的问题,提出了一个近场安全传输框架,并设计了一种两阶段波束成形优化策略以对抗内部窃听,能显著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青岛理工大学杨雯等人的《智能窃听环境下NOMA-UAV通信网络的性能分析》一文,经过建模、推导、仿真分析得出,非正交多址接入-无人机(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NOMA -UAV)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受UAV的视距概率、功率分配因子和运动轨迹的共同影响,系统相关参数的优化对于提升系统性能具有关键作用。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王骞然等人的《面向量子安全的6G网络分析与展望》一文,分析了6G网络典型场景的安全需求,提出了两种6G网络量子安全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给出了阶段式应用建议及未来发展方向。

衷心感谢关心、关注和参与本专题的所有作者和审稿专家,感谢《电讯技术》编辑部在专题出版过程中的辛勤付出。希望通过汇聚相关领域研究者和专家的智慧,推动通信安全技术的创新,为构建更安全、更可靠的未来通信环境提供有益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感谢读者的关注,本专题所有论文均可在《电讯技术》官网https://www.teleonline.cn免费下载,欢迎评论、转发、参考。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