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正加速推动空天产业的转型升级。随着空天信息技术的快速演进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空天智能(AI for Space/Air)正迎来革命性突破。空天智能作为多学科交叉前沿领域,深度融合航天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关键技术。当前,低轨卫星星座、高空平台与无人机集群等多种空天节点正与地面网络的深度融合,形成了“空-天-地”智能互联体系,通过多维感知、协同自治与边缘计算的结合,不仅支撑了国防安全、智慧城市、应急通信、全球气候变化监测等关键应用,也为超高精度遥感与数字孪生等前沿场景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然而,这些技术仍存在诸多挑战。不同节点移动速度不同、算力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实时通信的稳定性与连续覆盖面临巨大挑战。同时,复杂电磁辐射等环境下频繁的干扰与安全威胁,严重影响了多节点协同与可靠数据传输。因此,亟需在空天智能的理论研究、基础器件设计、可靠电路系统设计、网络架构研究、跨层优化与AI驱动算法研究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
为了全面展示空天智能与应用及其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与实践成果,拓宽研究视野,促进学术进步,并推动技术成果的有效应用,特策划和组织本专题。本专题聚焦空天智能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领域应用,重点关注面向空天智能与应用场景的器件、电路、系统、算法应用等。
欢迎从事相关技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原创性研究论文,踊跃投稿。
一、征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
1 空天智能基础理论与算法
·空天地一体化信号处理技术
·新形态空天智能遥感与成像技术
·时空信息融合技术
·空天地一体化资源调度与协同机制
2 空天基的关键器件与电路
·集成电路与芯片
·智能传感器设计与优化
·软硬件协同加速技术
3 智能空天系统与技术
·载荷系统设计与优化
·感算通一体化协同架构与应用
·大规模星座智能管控技术
4 空天智能创新应用
·面向智慧城市的空天智能应用
·面向应急国防的空天智能应用
·面向生态环境的空天智能应用
5 前沿交叉与未来趋势
·空天信息安全架构与隐私保护
·空天基量子技术应用
·空天基大模型设计与应用
二、专题团队
专题主编:刘垚圻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Email:liuyaoqi@ict.ac.cn
博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天基容错计算、通导遥算一体化等领域研究工作,荣获“6G星辰青年科学家”,入选计算所“新百星计划”,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容错计算专委副秘书长,中国通信学会数字孪生与系统仿真专委首届委员。牵头或作为执行负责人参加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A、科技部重点研发、科技委基础加强重点项目等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50余项,深度参与我国多套空天系统论证、标准设计与装备研制。
专题编委(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代健美 副教授(航天工程大学)Email:jammy_d-ane@hgd.edu.cn
博士,航天工程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通信学会和指挥与控制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会员,美国奥本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天基信息智能传输等领域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在重要国际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0余项,出版专著及教材6部。
贺金平 研究员(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Email:pingxfun@163.com
博士,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新型光学成像系统、超分辨率成像技术等领域研究工作,担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技术与系统集成分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曾担任多个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已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
李鹤 教授(东南大学)Email:helix@seu.edu.cn
博士,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异构智能计算与量子信息处理等领域研究工作,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现任CCF容错计算、量子计算、集成电路设计专委执行委员。主持/参与国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电网科技项目、江苏省应用数学科学中心项目等,在集成电路设计、量子计算领域发表IEEE TC、MICRO、DAC等论文50余篇,担任多个CCF A/B类国际旗舰会议TPC委员,Research、Chip等期刊青年编委等。
裴颂伟 副教授(北京邮电大学)Email:peisongwei@bupt.edu.cn
博士,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计算机体系结构及空天计算等领域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包括IEEE/ACM汇刊系列、Elsevier和Springer等系列期刊)和会议上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长期担任多个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审稿人。
张佳鑫 副教授(北京邮电大学)Email:jxz@bupt.edu.cn
博士,北京邮电大学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青年教学名师、院数智教育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空天信息融合融合网络、算力网络与智慧社区等。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发表SCI/EI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获麒麟科学技术奖、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北京青年五四奖章、IEEE WCSP 10-Year Anniversary Excellent Paper 等荣誉。
周笛 副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Email:zhoudi@xidian.edu.cn
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天地一体化巨星座系统体系架构与资源管控关键技术、网络性能评估、空间信息网络任务规划等领域研究工作,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主持/参与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各类项目多项,在IEEE等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担任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Intelligence青年编委,近5年出版专著2部。
三、投稿要求
稿件类型:中文、英文或中英文双语稿件均可,研究性论文或综述、评论均可,应属于作者的科研成果,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已作脱密处理,无学术不端行为。
稿件格式:参照《电讯技术》论文模板(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回复“模板”下载,或在本刊网站http://www.teleonline.cn “相关下载”栏目下载)。
投稿方式:登录《电讯技术》网站(http://www.teleonline.cn)注册后投稿。投稿时请在备注栏注明“空天智能与应用”专题,并通过邮件发送投稿联系人。
截稿日期:2025年8月31日。
评审方式:专用方式加急处理。
录用发表:录用后即在中国知网网络首发,正刊出版(预计2025年11月),稿酬从优。
其他事项:“葵花宝典3.3”,不看吃亏在眼前!(投稿、修稿、校稿、稿酬、样刊……)
特殊说明:本专题与中国计算机学会容错计算大会战略联动,优秀论文将收录于CCF全国容错计算学术会议CCF CFTC 2025,并择优邀请作者进行论坛主题报告。
关于CCF容错计算大会
在中国计算机学会容错计算专业委员会成立40周年之际,为推动我国容错技术领域的学术交流,CCF容错计算专委拟于2025年7月18日-7月20日在杭州举办第二十一届全国容错计算学术会议(CCF CFTC 2025)。
投稿联系人:
刘垚圻(liuyaoqi@ict.ac.cn)
裴颂伟(peisongwei@bupt.edu.cn)
《电讯技术》编辑部
2025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