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视频编委会征稿启事出版道德声明审稿流程读者订阅论文查重联系我们English
“智能调控电磁超材料理论与技术”专题导读

微信扫描二维码  听专题背后的故事

与主编在线互动  专享更多特色服务

 

 

专题主编:吴微微 副教授(国防科技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新型电磁超材料的理论与应用技术。主持(承研)10余项国家级或省部级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SCICSCD和国内外会议论文80余篇,其中IEEE系列一、二区论文20余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长期主讲《电磁场与电磁波》系列课程,获全国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1项,指导的多名研究生学位论文被评为省(部)级优秀学位论文。

 

专题副主编:刘能武 副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高层次人才,IEEE Senior Member。主要研究方向:多模天线、相控阵天线、射频收发系统。2018年入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山菁英人才计划”,2019年获“澳门濠江人才计划”,2022年获澳门自然科学二等奖,2023年获中国通信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现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等项目15余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本领域顶级期刊TAP上发表论文18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余项。

 

当今世界,宽带、多频带和捷变频雷达系统,卫星通信与导航系统,以及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等无线电系统高速发展,对它们的设计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例如减小雷达系统的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增强其抗干扰能力、降低雷达通信系统的功耗、提高其可靠性和传输速率以及减小雷达通信系统的体积和重量等。为了满足上述这些实际需求,整个无线电系统向着隐身性、抗干扰性好、低能耗、宽带化、多频化和小型化等高性能设计方向发展。

在时域、空域、频域和极化域等多种领域,新型电磁超材料对空间中的电磁波可实现智能感知和电磁调控。在智能感知方面,新型电磁超材料利用电磁感应实现对入射电磁波的智能感知和信息处理。在通信探测和抗干扰方面,作为雷达通信系统的天线罩,新型电磁超材料不仅为被罩天线提供物理保护,还为其提供电磁保护。即在被罩天线工作的频域或空域中实现电磁透明功能,在其余频域和空域实现电磁隐身功能。作为雷达通信系统的天线,新型电磁超材料可实现辐射/隐身双模融合技术和波束调控技术等。

为了跟踪新型智能调控电磁超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掌握核心技术,拓宽研究视野,促进学术交流,并推动该领域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在《电讯技术》编辑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策划并推出了本专题。

本专题的征稿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收到来自国防科技大学、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等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论文数十篇,经严格审核,最终录用14篇(含2篇英文论文),其中各类基金资助项目产出论文10篇。

本专题出版的论文中,综述1篇,研究性论文13篇,内容涉及人工智能超材料设计与应用、智能电磁超材料辐射隐身双模融合技术、智能调控电磁超材料数值建模与分析优化、面向雷达和感知的智能超材料设计与应用、智能电磁超材料天线罩-天线一体化技术研究等方面,既有理论探讨,也有应用实践,内容新颖,专业性强。

基于超表面的涡旋波束控制技术研究综述》介绍了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 通信的技术难点,对比分析了现有 OAM波束控制天线的优势与不足,重点梳理了基于超表面实现 OAM 波束控制的不同实现方式以及发展现状。

超薄全极化大角度稳定的蛇形吸透超构表面提出了一种具有吸波-透波-吸波(Absorption-Transmission-AbsorptionA-T-A)的频率选择超构表面,具有超薄剖面低、全极化和大宽角稳定的电磁特性等优点,可应用于雷达隐身天线罩或电磁兼容领域的干扰抑制屏中。

一种基于时间编码超表面的 ISAR 干扰方法》基于超表面的调控特性设计了一种周期时间编码的逆合成孔径雷达 (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干扰方法,其在电子对抗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Design of a Metasurface Antenna Based on Characteristic Mode Theory》提出了由5×5矩形贴片组成的超表面天线,采用中心馈电的偶极子激励所需的相互正交特征模式,同时采用差分馈电网络实现阻抗匹配,为特征模在电磁辐射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指导。

A Dual-polarized Frequency Selective Rasorber with a Tunable Transparent Band提出了一种可调谐的双极化吸收-透射-吸收(Absorption-Transmission-AbsorptionA-T-A) 的频率选择吸波器(Frequency Selective RasorberFSR),可有效提高天线系统的隐身性能。

一种基于柔性材料的可穿戴式天线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介质材料的可穿戴式天线,采用平面单极子天线的形式极大地降低了天线的剖面,其在士兵手持电台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P/L波段大带宽轻质柔性超材料吸波体》基于电磁超材料理论,利用电磁谐振特性设计了一种在P /L波段工作的大带宽轻质柔性吸波体,吸波层厚度仅为 0. 2 mm,在保证大带宽的同时具有重量轻、可共形的优点,在转台曲面吸波、雷达隐身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低 RCS 圆极化超表面天线阵列》提出了一种低RCS圆极化超表面天线阵列,在结构上继承了超表面轻薄、紧凑、易加工的优点,在工程中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一种低剖面宽波束双圆极化扫描阵列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种用于卫星通信的低剖面宽波束双圆极化扫描阵列天线,可用于运营商 LTE band8 频段的卫星通信。

一种基于圆环交指谐振结构的新型频率选择吸波体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圆环交指结构的新型频率选择吸波体 (Frequency Selective Rasorber,FSR)的设计方案,所设计的两个FSR具有宽吸波带、高透射性、宽带透波率、角度稳定等优良特性。

含金属衬底复合材料的有效电磁参数检索方法将深度学习方法引入复合材料的有效电磁参数检索过程中,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电磁参数检索方法,对介电常数实部和虚部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分别为 0. 21% 0. 57%

STAR-RIS 辅助通信感知一体化的多用户安全通信研究了一种可同时反射和透射智能反射面辅助通信感知一体化结构,可有效地为基站和用户之间建立虚拟链路,并将覆盖范围扩展到全空间,与传统的分组智能反射面场景相比能够提升25. 6%的系统能效。

有源RIS辅助速率分割多址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案针对无源智能反射面(Passive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PRIS)存在的双衰落效应以及及传统多址接入方案在干扰管理上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有源智能反射面(Active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ARIS)辅助速率分割多址(Rate Splitting Multiple Access,RSMA)的系统方案,能带来更好的系统性能且能有效对抗PRIS带来的双衰落效应,实现更高的用户最小速率。

智能表面辅助的星地融合数能同传鲁棒安全波束成形》针对智能反射面辅助的星地融合数能同传场景中的物理层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鲁棒安全波束成形方法以提升系统安全性能,能够在有效满足不同种类用户的服务需求的同时实现对窃听者窃听行为的抑制。

衷心感谢参与本专题的所有作者和审稿专家,再次感谢《电讯技术》编辑部的辛勤付出。希望本专题能为读者提供参考和启迪,激发该领域科研人员的热情,共同持续推进智能调控电磁超材料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应用落地。

感谢读者的关注,本专题所有论文均可在《电讯技术》官网www.teleonline.cn免费下载,欢迎评论、转发、参考。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